26 Jan 2016

【舞台劇】《戰馬》(倫敦)


(來自官網)
很明顯又是一篇拖了很久的心得文XD
好的這篇跟《啞狗男人》的劇本分析一樣都是課堂交的作業,不同的是這篇是單純的觀劇心得,我自己抓自己喜歡的部分寫寫唰唰這樣XD
(在倫敦看的戲)
去年10/6~10/19我在歐洲旅行,看了五場四部戲,包含早上抵達倫敦放好行李下午就衝去看的《悲慘世界》、晚上看的《戰馬》,還有《歌劇魅影》,接著去了巴黎又看了兩場《亞瑟王傳說》,於是四部戲硬是湊成五場XD
 → →故事很多可以到粉專看(只是人的惰性嘛)←←

時間:2015/10/6 19:30
地點:New London Theatre(英國倫敦)


前往歐洲自助旅行的前兩週,乍聞倫敦的《戰馬》舞台劇即將於2016年初封演,原本只打算看幾齣音樂劇的我不過猶豫了幾秒,便立刻上網訂票。相較於音樂劇,《戰馬》的折扣票便宜很多,場地也與《歌劇魅影》或《悲慘世界》這類音樂劇劇院完全不一樣,是寬敞的馬蹄形劇場。雖說票價便宜拿到的是二樓在側面的位置,但可能因為是非假日晚上,也可能因為不是大受觀光客歡迎的音樂劇,靠中間的位子空出很多,因此中場便換過去坐了。
(劇場內部,自行拍攝)
這部戲圍繞著主角男孩Albert與他的父親在拍賣會賭氣之下而買的狩獵馬Joey之間的主題打轉。它宛如一部愛情戲,最開始Albert與Joey的相遇就是個意外, Joey若不耕田就得賣掉,Albert只得教他,同時也在相處之間培養出感情。但很快地兩人(馬)就受到了阻礙不得不分開——第一次世界大戰的爆發,Joey被賣進軍中,並被送到法國。幾經轉折後Albert得知Joey的去向,謊報年齡(追隨牠)到法國從軍。人與馬分別遭逢不同遭遇,最後竟是在英德作戰的戰場上,英軍與德軍分別舉著白旗救下困在無人區的Joey,Joey被帶回英軍軍營療傷;另一方面,Albert以為Joey已經死了,崩潰之餘甚至雙眼也瞎了。人與馬在軍營擦身,然而Joey即將被殺之際,Albert的哨聲得到了回應,人與馬因此奇蹟地重逢,戰後平安返家。若將這幾番波折安排在兩個人類上,看起來切切實實就是部高潮迭起的愛情戲。
《戰馬》在舞台上的「畫面感」十分強烈。劇中實際上並未用到太多複雜的具體實景,主要是使用舞台背景的投影幕,主要表現出劇情所在背景,且是以手繪圖呈現,如鄉村、戰場。投影上使用畫作的點子來自《戰馬》原著小說作者Michael Morpurgo,他稱寫這本小說的始於一幅畫著馬的老舊油畫,畫框上寫著馬的名字叫做Joey,而畫家名字叫做Captain James Nicolls,日期寫著1914年秋天。Captain Nicolls後來也就成了小說人物之一,在劇中Albert便是看到他所畫Joey的素描決定謊報年齡從軍,因此舞台投影的設計便是從素描中撕下來的一塊(如上面劇院內部的照片所示)。除此之外,使舞台畫面感充足主要的來源並非只有布景,還有音效,如鄉村中的鳥鳴、現場彈奏的手風琴、戰場上的戰火音效等,再加以精巧的燈光設計,這些細膩的舞台表現都是使觀眾進入《戰馬》第一次世界大戰時期前後的關鍵。


舞台劇的使用語言除了英語外,因應劇情中第一次大戰時期英軍與德軍在法國作戰的內容,部分對話是法語與德語,或是法國腔與德國腔的英語(非常少),且完全沒有字幕。這裡是我聽得比較吃力的部份(法語幾乎都聽得懂,但是德語只聽懂了一點點),但是我也發現到這十分考驗演員專業的演技、口語表現(演員本身都是英國人)與導演的功力——如何在觀眾(即使是英國人)聽不懂的情況下傳達他所要表演的內容?而事實也證明了即使聽不懂也還是看得懂劇情走向。

另外一個十分俱有特別的語言特點是動物語言。這部戲的角色除了主角Joey外尚有幾匹同樣是戰場上的馬,馬的嘶鳴聲全是由操縱馬的演員表演;除了馬以外,連作為「配角」的鳥、男孩Albert家養的鵝也是由人操縱道具扮演,且聲音之像使人一開始還沒有察覺那是演員的現場表演,以為是背景配音,謝幕時也獲得全場喝彩。
《戰馬》的最具特色也就是以上提到的動物角色與表演。其所用的道具除了犁、戰車等精密物品外,動物包含了木偶馬、鳥與Albert家的鵝。最精湛的部分是馬匹,Joey最開始出場時還是匹小馬,由兩位演員操縱,接著Joey與他在戰場上的夥伴尚有成馬形態,動作形態與真實的馬並無異同,細節大至四肢移動與腳踏在地板上發出的馬蹄聲,小至馬兒吃草時尾巴自然甩動、搖頭與呼吸喘氣的模樣,細膩的表現令人眼睛為之一亮。

整體而言《戰馬》令我印象相當深刻,為了呈現男孩與馬之間真摯的情感,劇組考慮了所有的細節,人與馬之間的緊密關係表露無遺,這也是《戰馬》能感動如此多觀眾的原因因此也很高興在國外看的第一場舞台劇獻給了這部戲。

[劇照與畫作皆來自節目冊]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